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党建与思政

  • 大学生心理干预精细化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吴丽玫;

    大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是有效预防、规避与降低危害风险,维护社会与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仍存在干预工作体系不完善和精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工作成效欠佳。依据“三全育人”和社会支持理论,构建“任务职责+课程教学+知识宣传+育人活动+危机预警+辅导救助+危机应对+危机成长+环境治理+条件保障”的精细化工作体系,有助于形成“高校+社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的大健康观工作格局,实现标本兼治的干预效果,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动社会和谐与法治建设。

    2025年02期 v.23;No.9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青少年网络社群思政引导面临挑战与对策建议——基于系统语用学视角

    韩静;

    网络社群已经全面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也是青少年思想交流的重要场域。结合青少年网络社群语料,基于系统语用学研究体系,分析青少年网络社群话语基本特征及对思政引导的负面影响,提出政府、平台、学校、家庭以及青少年等相关思政引导语用主体协同合作,打造清朗网络思政引导环境,传播思政引导话语,使网络社群更好地辅助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5年02期 v.23;No.9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大学生网络舆论“反向失焦”多维透视与矫治

    李悦;尹锡杨;

    当前,大学生群体以较高的网络活跃度在数字网络用户群体中表现突出。同时,该群体因其高活跃度和强探索欲的特性,在网络舆论场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但因“信息茧房”“网络群体极化”等各类因素的交叉影响,大学生群体舆论“反向失焦”行为逐步凸显。基于此,从多维角度分析大学生对网络舆论“反向失焦”的看法、高频发生领域及其里因,并依据S-O-R模型,梳理大学生网络舆论失焦行为的矫治策略,为深化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2025年02期 v.23;No.92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人才培养

  • 基于OBE的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计价混合教学实践探索

    李素伟;

    数字时代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奠定了基础,如何将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高职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计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设计局限于传统思维、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评价标准不够明确且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教学现状及传统归因,并引入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对课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革新教学设计,确立“能力+素养”双向提升目标;构建“识图+BIM”知识新结构,支撑课程目标达成;探索“平台+项目”教学新模式,激发学习动力;创建“多元+立体”课程评价新体系,检验学习成果。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不仅提升了学生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也为同类课程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2025年02期 v.23;No.92 16-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网络新玄学”下大学生价值观的风险与应对

    徐荔萍;孙艳秋;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网络新玄学”在“网络祈愿”“电子木鱼”“MBTI性格测试”几种主要表现形式下,呈现出圈层化、功利化和虚拟化等特征。在“网络新玄学”语境中,大学生价值观面临圈层化限制大学生价值认知发展、功利化促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异化以及虚拟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判断弱化等风险。对此,大学生自身要正视“网络新玄学”,以自我能力提升作为应对价值观风险的前提;家、校、社协同发力全方位作用于“网络新玄学”,作为应对大学生价值观风险的路径,通过多种策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25年02期 v.23;No.92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研究

    王东恩;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有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积淀等问题。新媒体不仅为高职生带来了丰富的人文素质学习资源,促进了高职生人文素质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因此,新媒体视域下,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要通过构建新媒体人文素质教育平台、开发教学资源、实施个性化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活动,以及构建新媒体人文素质多元化评价体系等路径,培养既有精湛技艺又具备深厚人文素质的新时代工匠。

    2025年02期 v.23;No.92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产教融合(技术应用)

  • 基于模拟手算的装配式计算书技术与实现

    胡帮义;

    为了能够高效快速地生成桥梁施工临时结构的Word计算书,基于模拟手算技术思想,提出了装配式计算书技术框架,并详细介绍了实现该技术框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以某框架桥盘扣式支架设计计算为例,在Delphi开发平台,开发了盘扣支架装配式计算软件系统,成功将该技术框架用于盘扣支架装配式计算,实现了盘扣式支架Word计算书的装配化、快速化生成。结果表明:该装配式计算书技术思想可行性高。利用该技术思想开发的盘扣式支架计算软件,操作简单、功能灵活、计算高效,说明该技术可为土木工程行业软件的开发提供方法借鉴。

    2025年02期 v.23;No.92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某大型钢铁公司工控系统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崔亮;张永正;

    针对某大型钢铁公司工控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隐患,采用工控行业较为先进的综合防护体系技术思路,遵循区域隔离防护技术原理,通过采取网络边界防护与区域隔离、主机加固、工控安全综合管理、异常监测审计、漏洞扫描等技术手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该体系可实现对底层控制系统及现场仪表的安全防护,并有效防御各控制单元之间病毒恶意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各层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钢铁、石化、电力等行业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25年02期 v.23;No.9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基于微波谐振技术的污泥含水率检测系统的研究

    焦燕红;邓龙;盛强;

    为有效解决污泥含水率检测手段匮乏且检测过程较长等问题,开发了一个适用于污泥含水率快速检测的系统,并构建了基于微波谐振技术的污泥含水率的检测方法。考虑到成本和便携性的需求,设计了电压信号检测系统,利用LabVIEW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并显示含水率测量结果。对厚度为10 mm左右且含水率在65%以下的污泥样品进行检测,平均每个样品检测时间约20 s,实验结果的误差主要集中在2%左右,均方根误差为1.61%,平均误差为1.38%。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高,有利于加快后续污泥处理的进程。

    2025年02期 v.23;No.92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员工归属感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基于安哥拉永达实业有限公司的个案研究

    倪一原;庄鹏;易开刚;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与安哥拉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背景下,员工归属感对企业海外运营意义重大。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访谈等方法,深入调研安哥拉永达实业有限公司中外员工,系统分析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在跨文化情境中员工归属感的形成机理,从企业管理策略、薪酬保障、职业发展、本地化管理、团队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等六个维度,探究增强员工归属感的路径,为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提供实用参考。

    2025年02期 v.23;No.9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绿色低碳发展

  • “双碳”战略下高校绿色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殷宇飞;马小龙;

    “双碳”战略下,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推动了绿色金融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然而,当前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仍面临学科体系滞后、师资力量薄弱、行业认证缺失、区域资源失衡及政策支持不足等结构性挑战。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该以OBE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构建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完善思政育人机制,并建立动态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

    2025年02期 v.23;No.92 53-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 绿色职业教育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实践——逻辑型式、耦合构式与实践变式

    刘颖;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绿色职业教育历经“跨界融合、价值转化、意象达成”的逻辑演进,呈现出绿色化、渐进式、互融性的实然型式。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浙江以“聚焦区域产业均衡优势、聚合数字场域迭代功能、聚力校本绿色生态治理、聚集职教边际衍生文化”为耦合构式推动绿色职教向省域经济赋能。进一步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坚持“明晰逻辑、理性检视、系统推进、多元共治”的向度原则,以完善政策保障规制、构建多维评价标准、健全创新供给机制、扩容文化储能阈值为实践变式提升职业教育绿色化发展水平。

    2025年02期 v.23;No.92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高校文化场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实践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图书馆为例

    吴旭丹;江宇;

    高校文化场馆作为绿色低碳建筑实践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节约资源与绿色教育的双重使命。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图书馆为实例进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实践研究,将优化设计方案、节能技术应用作为切入点,通过优化围护结构、深化气密性与无热桥专项节点、集中空调系统等关键设计,应用电气节能系统、能源环境一体机、太阳能光伏系统等节能技术,构建“设计-施工-管理”三位一体的绿色建筑体系。本研究为绿色高校文化场馆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为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推广低碳理念提供了示范样本。

    2025年02期 v.23;No.92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湖州研究

  • 志愿服务促进精神富有的现实困境和路径优化——基于湖州的样本考察

    吴珊珊;

    通过对湖州44个志愿服务项目的分析发现,湖州能充分发挥志愿队伍的主体作用,鼓励全民参与志愿服务,为建立精神富有多元参与的长效机制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从精神富有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等维度看,志愿服务在促进精神富有方面普遍存在精准性不够、持续性不足、协同性不高等现实困境。须从志愿服务的精神弘扬、项目打造、人才培育等多维度发力,优化志愿服务促进精神富有的实践路径,通过潜移默化提升精神富有认可度,引领需求提升精神富有满意度,增强能力提升精神富有精准度。

    2025年02期 v.23;No.92 70-7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高校新校园建设视域下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彭鹏;周凤;

    高校新校园文化建设应赓续历史文脉、承续文化传统、弘扬大学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建设为实证案例,从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与构成分析入手,梳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目标及共生载体,提出高校新校园文化建设需在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并从新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定位、整体布局、实现路径三个维度,构建校园文化在高校新校园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范式,为新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照。

    2025年02期 v.23;No.92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乡村振兴研究

  • 嘉兴职院党建促乡村人才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陈戍;常虹;

    高职院校党建促乡村人才振兴存在机制不够完善、内容形式不够丰富、效果不够显著等现实困境,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嘉兴职院)主要依托创新“学历+技能+创业”培养模式,打通“请进来学”和“走出去教”培训路径,搭建以赛强技的“乡村工匠”培育平台,助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包括通过精准开展“定制式”社会培训、创新职教帮扶新模式、选育“好苗子”等路径,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

    2025年02期 v.23;No.92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 共富背景下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及其帮扶策略

    方志文;

    促进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提升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SL-ESA”框架,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型,分析其生计资本特征、脆弱性及可持续生计。研究发现,农户的风险暴露度和敏感性越高、适应能力越低,其可持续生计能力就越低,脆弱性指数就越高。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此外,农户在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医疗支出等不同的生计资本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风险暴露度和敏感性也影响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因此,应通过强化农户生计资本建设并引导农户向非农就业转型,以及建立健全农户风险防控机制,加大惠农政策支持力度等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23;No.92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二代”学习特征及培育策略

    石舒杨;陈春霞;王柱国;

    乡村全面振兴依赖于人的劳动实践,而农业传承意愿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农村发展。以长三角地区新型职业农民为研究对象,依据典型性原则遴选“农二代”群体,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其学习特征,并探讨其职业教育策略。研究发现,“农二代”群体的学习特征表现为:基于乡土依恋情结的认知学习,基于家庭联结网络的代际学习,基于“冲突-和解”过程的问题解决学习。为此,应采取以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进行情景化培育;以农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阶梯式人才培育路径;以激发代际学习内生力,提高农业传承意愿等职业教育策略。

    2025年02期 v.23;No.92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细则

    <正>本刊自2003年创刊起即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请投稿本刊的作者注意下列事项:1.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每年出版4期,每逢季末25日出刊。2.投稿要求:来稿力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并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来稿篇幅要求在6 500字以上,并尽量保证整页(三版6 500字左右,四版8500字左右,五版11 000字左右);随文须附中文摘要(100~300字)、关键词(3~8个)、英文翻译。投稿或修改稿请发电子信箱huvtc@263.net或2404437626@qq.com,同时请登录hzzj.cbpt.cnki.net进行注册或查询。

    2025年02期 v.23;No.92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