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党建与思政

  • 新质生产力与高职师生心理互动的融合路径

    衡彦甫;张露梅;吕淑华;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具有创新性、融合性和高质量等特征。它对高职教育具有全方位的推动作用,促使高职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在高职师生心理互动中,新质生产力对师生双方具有多种正面心理作用,能够激发师生教学活力,增强职业认同。高职院校应加强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实施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等多种融合路径,使新质生产力与高职师生心理互动实现高度融合。

    2025年01期 v.23;No.9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刘洋;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必然之举。它有利于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使命职责,更有利于全面提升新时代青少年的生态意识和综合素养。当前,大中小学在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体化教学方面还存在统筹规划较弱、一体化联动较少、高质量发展不够等若干问题,需要通过高站位做好系统规划、精准化推进课程建设、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力、立体化构建育人格局等举措予以全面系统推进。

    2025年01期 v.23;No.91 6-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 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研究

    陈文庆;

    近年来,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建言资政质量,政协以基层治理为切入口,嵌入基层协商,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此项工作以协商站点或项目制为主要推进方式,以社情民意协商、反馈、落实为主要内容。由于政协委员们移情于基层协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协专门协商功能的矮化、弱化。在实践操作中,群众对政协协商的认知和响应不足,是制约两者有效衔接的难点。因此,在政协是主导方的前提下,两者的有效衔接必须明确使命、地位、流程、环节,以确保政协专门协商与基层协商达成优势互补和转化的实际成效。

    2025年01期 v.23;No.91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 我国爱国主义法律保障的演进逻辑及其启示

    邓安能;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爱国主义法律保障的实践演进,经历了起步探索、布局启动、初步建成和全面深化四个阶段。75年来,我国爱国主义法律保障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效规范了爱国主义行为,广泛凝聚了爱国守法共识,有力打击了分裂主义活动。我国爱国主义法律保障实践启示当下,要想进一步建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法律保障体系,就必须深化相关理论研究,健全爱国主义法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等。

    2025年01期 v.23;No.91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人才培养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赋能新质人才培育新路径

    吕忠芹;邱利见;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劳动者呈现高素质化,劳动资料呈现高智能化,劳动对象呈现高算力化。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力人才的简称)是具备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与新质人才培育之间虽然存在着内在的耦合关系,遵循着一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赋能新质人才培育还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如,育人理念亟待更新,育人方式亟待改变,智能学科平台亟待健全,新质技能培训亟待加强,等等。基于此,应坚持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培养新质创新型人才;建立“人机协同”专业教育模式,培育新质专业型人才;发展“智能学习共同体”平台,造就新质基础型人才;构建“技能赋能生态系统”,塑造新质应用型人才。

    2025年01期 v.23;No.91 21-2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 茶席插花及其设计方法浅析

    张艳;张冠芳;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代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随着茶文化的不断繁荣,茶事活动与茶艺展示的多元化趋势显著增强。茶席插花作为茶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茶席主题的表达和意境的创造。通过梳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茶席插花的形成,发现茶席插花的构思要以茶为本,从茶叶名称、产地、工艺、色彩、典故等方面入手挖掘设计元素,经过花材选择、花器选配、色彩搭配、布局完善等过程,将茶元素有效融入插花设计,以期为现代主题茶事活动中的茶席插花及茶席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23;No.9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绿色低碳发展

  • 新型职业农民绿色技能的核心要素及培养路径

    王雅文;王柱国;陈春霞;

    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持续推进的当下,农业绿色转型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绿色技能水平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多案例研究,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绿色技能的核心要素及其培养路径。分析三个典型农场的绿色生产实践,揭示新型职业农民所需掌握的绿色技能,即以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农业知识与技术为核心的通用型绿色技能,在绿色生产各环节应具备的品种筛选与评估、间作套种和轮作规划、废弃物再生处理等过程性绿色技能。由此提出营造绿色发展社会氛围、突出职业院校主体作用和强化多元协同机制等建议,旨在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绿色技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01期 v.23;No.91 32-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绿色职业教育背景下绿色建筑技术人才培养路径

    吴键华;孙路;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推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业对高素质建筑技术人才的需求。绿色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但目前,绿色建筑技术人才培养存在校企协同育人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学生绿色职业意识不强等问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绿色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绿色建筑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为绿色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样本。

    2025年01期 v.23;No.91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湖州研究

  • 湖州市女性流入人口充分就业研究

    董喆;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剖析湖州市女性流入人口的特征发现,相较于男性,女性流入人口展现出较低的流动性与较高的落户居留率,同时,高学历女性流入人口比例高于男性。但是,女性流入人口就业率相对较低,主要在生产制造、社会服务及专业技术等行业就业。湖州市为外来人口流入提供了各类政策。为更好地解决女性流入人口充分就业,建议加大高层次女性引进力度,鼓励她们提升科研能力,提升其留湖意愿,提高女性创就业服务水平,确保女性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2025年01期 v.23;No.91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 湖州社队企业发展历程(1951-1983年)

    张剑;应烨;

    社队企业是新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的重要样态。湖州社队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处于“野孩子”时代,即处于相对无序、时断时续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处于“红帽子”时代,即湖州社队企业的发展得到政府支持,且这种支持呈现出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发展迅猛的状态。湖州社队企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社队企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样态和组织模式,具有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5年01期 v.23;No.91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 共同富裕导向下的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基于湖州三县对口帮扶治理模式的分析

    于佳秋;

    东西部协作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为有效预防对口支援地区返贫,相较于直接援助,东西部协作更加重要,它可以帮助受援地转变观念、获取信息要素、培育专业技能、接受产业梯度转移。只有通过“授人以渔”,让受援地实现“造血式”发展,才能确保其长期稳定脱贫,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最终迈向共同富裕。通过比较分析湖州三县参与对口协作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做法,归纳相同点和差异点,认为通过构建横向“政府-市场-社会”协作治理机制,持续深化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模式,可进一步从“输血”援助向“造血”发展转型。

    2025年01期 v.23;No.91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 消弭养老服务“数字鸿沟”的湖州实践启示

    史倩霞;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模式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供给端适老化设施设备浮于表面,以及需求端数字技能存在差异,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成为智慧养老服务有效实施的主要阻碍。湖州进行的改造智能终端、构建“虚拟养老院”、搭建大数据平台等实践探索,则为消弭养老服务的“数字鸿沟”提供了实践探索和经验启示。

    2025年01期 v.23;No.9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乡村振兴研究

  • 共同富裕视域下现代“新农人”培育实践

    王凯成;郑昱;

    现代“新农人”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造就一支服务乡村、助力共富的现代“新农人”队伍意义重大。近几年,湖州在现代“新农人”培育中,虽形成了“一主多元”“多元参与、独立运行”、学情多样化等基本特征,但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供需不匹配、短期培育与长效发展不衔接等问题。共同富裕视域下,湖州农民学院探索实施了协同育人、精准育人、联合育人、专业育人、分层分类育人、质量育人“六育融合”的现代“新农人”人才培育实践进路,为高质量推进乡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借鉴。

    2025年01期 v.23;No.91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新时代村规民约宣传力提升路径优化

    王阳;尤伟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受到广泛关注。村规民约作为法律法规的柔性补充,因其时代性、地域性、民主性和规范性等特点,成为推动乡村善治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当前,农村基本制定了村规民约,但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对村规民约宣传引导的不足,导致其作为道德规范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新时代应提升村规民约宣传力,进而不断完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2025年01期 v.23;No.91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浙江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

    元小佩;

    文化旅游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新时代,文化旅游迅速兴起,已成为旅游经济的新热点。通过梳理我国文化旅游兴起的背景和浙江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发现浙江文化旅游还存在产品同质化、创新融合不够到位、宣传营销不够全面等问题。为此,需要政府引领、统筹各地市发展,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错位发展,形成错位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浙江文旅地图;借力“新质生产力”整合各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实施分类细化服务,全面做好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工作,以此实现浙江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1期 v.23;No.91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人文社科

  • 《兄弟》中叙事意象的翻译研究

    郑贞;

    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隐藏着寓意深刻的意象,如旅行袋、海鸟、大海、永久牌自行车等。其英译本在处理这些意象时,不仅采取了保留意象为主的直译翻译方法,也在兼顾语言表达习惯和文章主题时,采取了意译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的搭配使用,使英译本再现了原文中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传达的主题,收到了良好的翻译效果。

    2025年01期 v.23;No.91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谈中国古代诗人感物而兴的创作美学

    安汝杰;

    中国古代诗人的艺术创作是在一个感物而兴的瞬间,从大自然中本已存在的风扫落叶、雨打梨花等物的形象中加工出诗歌意象的时间体验过程。自然物象在中国古代诗人审美情感对象化的时间机制中转化为诗歌意象,其艺术特征则是情境一体。兴起诗人创作意向的物的集合体就是物境,而境随意转,意由情生,境皆含情,情皆可境。瞬间是诗歌意象生成的审美空间,生命的意义蕴含于由这些美的瞬间连缀而成的意象的具体化身之中,由此一次创作就是一次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

    2025年01期 v.23;No.9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 高职院校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安霞;洪林;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具有舆论导向、档案收藏、交流宣传等固有价值,存在运行规制严格、质量管控不足等发展瓶颈。高职院校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简称高职学术内刊),在学术成果展示、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为了进一步赋能高职学术内刊,政府部门应在对其严格刚性规定的同时,放宽一般许可、统一质量标准、完善培训制度;高职学术内刊要提升办刊自信、夯实质量管控、创新办刊举措、加强数字化传播。这些措施可助推高职学术内刊的高质量发展,并持续提升其社会效益、激发其经济活力,凸显其对区域产业发展、科研成果转化等的促进作用和服务功能。

    2025年01期 v.23;No.91 86-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安妮·埃尔诺社会自传体作品中的边缘叙事研究

    苟迎迎;

    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在其文学创作中,将“个人私密性”与“社会集体维度”相交织,构成了独特的“社会自传体”。安妮·埃尔诺往往以“我”“她”为叙述者,力图借个体展现广阔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具体涉及性别的边缘叙事、阶级的边缘叙事和代际冲突下年龄的边缘叙事等,以此达到将细腻真切的个人体验与宏大壮阔的时代社会风貌相融合的叙事效果。同时,安妮·埃尔诺在其社会自传体作品中对边缘群体的关注,突破了女性作家的传统叙事窠臼,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多丰富的审美内涵。

    2025年01期 v.23;No.91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细则

    <正>本刊自2003年创刊起即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请投稿本刊的作者注意下列事项:1.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每年出版4期,每逢季末25日出刊。2.投稿要求:来稿力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并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来稿篇幅要求在6 500字以上,并尽量保证整页(三版6 500字左右,四版8 500字左右,五版11 000字左右);随文须附中文摘要(100~300字)、关键词(3~8个)、英文翻译。投稿或修改稿请发电子信箱huvtc@263.net或2404437626@qq.com,同时请登录hzzj.cbpt.cnki.net进行注册或查询。

    2025年01期 v.23;No.91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下载本期数据